上下中华五千年,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雕塑也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步的发展。中国雕塑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发展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今天就和成都雕塑公司一起走进历史,详细了解中国雕塑的发展史。
雕塑述说着民族发展的历史,凝聚着民族的精神和传统,代表着每一历史时期的精神面貌,反映着自古至今,人们的无限追求与执着信仰,展现价值观念及审美情趣。中国雕塑,城市建筑等,都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直观、集中的表现。那么中国雕塑现状怎么样呢?
1、解放前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一批留学生赴欧洲、日本学习了西洋雕塑技法后,在国内美术院校开设雕塑科、系,中国雕塑在内容和表现方法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各地曾兴建了一些孙中山纪念像和纪念民主革命家、抗日战争烈士的纪念碑,并出现一批知名雕塑家。传统的宗教雕塑仅在西藏等地还有些大的兴造活动,但已不能成为主流。
2、建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比较大的雕塑创作活动是1958年建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上由刘开渠等雕塑家创作的10块大型石刻浮雕,反映了中国人民百余年来革命斗争的史迹。
1959年建成的首都十大建筑有很多圆雕和浮雕作品。其中融汇中、西方雕塑技法,创造新的民族雕塑样式比较成功的作品是北京农业展览馆的两座雕塑群像。1965年,四川部分雕塑家在大邑创作的由114个与真人等大的泥塑组成的、具有情节性的《收租院》,是汲取民间雕塑经验、表现真实生活内容的一次尝试。
1982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提出《关于在全国重点城市进行雕塑建设的建议》,经国家批准后,成立了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和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领导着全国城市雕塑创作活动。
在此前后,全国各地兴造了很多纪念碑、园林环境雕塑和名人纪念像,对美化环境、改变城市景观、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硬质材料的架上雕塑、小型雕塑也有很大发展。此外,中国雕塑家还应外国邀请或作为国家赠礼创作了一些大型雕塑作品,矗立在海外。
在世界各地雕塑文化都有着相同点,对于人物的纪念雕塑,建设的标志性建筑都与雕塑息息相关。今天为大家介绍了中国雕塑的发展史也希望能让大家对雕塑有更多的了解。感谢大家的关注!